文|潇湘十二楼
编辑|潇湘十二楼
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最近在国情咨文上的一番“备战南海”言论,把早已不平静的南海又推向了舆论风口。
他说得义正词严,说有“伙伴支持”,说菲律宾“准备好了”,但唯独一个字没提中国。这不是怕说错话,而是怕说了话不好收场。
从这位总统的步步操作来看,这场南海秀,背后藏着的,不是战略自信,而是内外交困的无奈挣扎。
马科斯这次高调登场,打的不是南海的算盘,而是国内的算盘。2024年,菲律宾通胀数据飙到6.7%,外债逼近1300亿美元,占GDP超过六成,农业和制造业双双下滑,老百姓怨气冲天。
展开剩余84%街头抗议此起彼伏,问题一堆接一堆。更要命的是,马科斯家族那点老账又被翻出来——几十亿的遗产税欠款、腐败传闻,搞得总统形象一落千丈。
面对这种局面,马科斯急了。他明白,经济搞不定,民心就散了。那怎么办?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——转移视线。
南海这张牌,历届菲律宾政府都爱打。从90年代到杜特尔特,这招屡试不爽。但问题是,现在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,不再支持他“以外解内”的老套路。
IMF的数据显示,2024年菲律宾经济增长率只有4.2%,在东盟国家里垫了底。
资本开始撤退、外资观望,马科斯还在打“外部威胁”这张过时的剧本,等于是拿未来换眼前,拿国家发展去陪一场政治赌博。
马科斯嘴上说有“伙伴支持”,其实这些“伙伴”多数只是看热闹的“围观群众”。
马科斯今年去了一趟美国,原本想要点实质性的军援或者经济合作,结果落得个“热情招待,冷淡回应”。
特朗普在接受中方邀请、准备访华的同时,对马科斯的到访几乎不闻不问,甚至在公开场合强调“中美关系更重要”。
根据五角大楼2024年发布的报告,虽然美菲《加强防务合作协议》下,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增至9个,但对菲律宾的年度军事援助只占其全球援助预算的0.3%。
换句话说,菲律宾出了地盘,美国练了兵,真打起来,美国不会为马科斯拼命。
再看其他“伙伴”。日本、澳大利亚有些表态,但都很模糊。经济上,它们对中国依赖程度远高于菲律宾,不可能为了一场菲律宾主导的南海冲突而得罪中国。
马科斯想靠这些国家撑腰,结果更像是“借东风”借成了“刮冷风”。
而从历史上看,美国在格鲁吉亚、乌克兰等地的做法早已说明问题:只要不符合美国利益,再铁的“盟友”也可能被放弃。菲律宾这场“挟洋自重”的表演,最后极可能演成“孤掌难鸣”的尴尬场面。
马科斯在南海越是喊得凶,中国的应对就越是冷静有力。
最近,中国加大了在黄岩岛周边的战备巡逻,海空力量同步出动,既是对菲律宾挑衅的明确回应,也是对南海局势的稳定之举。
与此同时,中国并没有放弃外交路径,继续推进与东盟的“南海行为准则”磋商,强化环保、渔业、搜救等多边合作。
根据《环球时报》援引中国外交部数据,截至2023年底,中国与东盟联合开展的海上搜救演习已覆盖10个国家,合作范围不断扩大。
这是一种“以稳对冲”的战略逻辑——用实际合作化解潜在冲突,用区域对话压制外部干涉。
中国的这一套并不新,但效果明显。东盟国家普遍支持和平解决,他们知道,南海一旦乱了,最先受伤的不是美国人,而是生活在这片海域边上的自己。
越南、印尼都明确表示,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,更不希望菲律宾将地区拖入对抗。
中国的立场也并非空口说白话。早在2016年,南海仲裁案就被国际法院明确指出不具法律效力。
中国的历史权利和主权立场,早已获得多国理解和支持。在这种背景下,菲律宾越是挑衅,越会显得脱离现实。
马科斯这场南海豪赌,说到底是拿国家利益下注自己的政治稳定。他想用外部紧张遮住内部混乱,用虚幻支持掩盖实质孤立。
但实际情况是,这种“以小博大”的策略,既没换来经济起死回生,也没得到真正的国际靠山。
菲律宾国防部长公开扬言“抵制中国”,看起来很硬气,其实很空心。如果继续这样走下去,菲律宾不仅会在东盟中日渐边缘化,还可能在渔业、旅游、外资等领域遭受反噬。
2024年东盟峰会的声明已经释放明确信号:南海行为准则谈判已完成70%,东盟要的是和平与稳定,不是火药和对抗。
历史早已一次次证明,靠挑衅转移矛盾终究逃不过失败。杜特尔特时代的摇摆不定、经济下滑,已是前车之鉴。马科斯若再执迷不悟,幻想着靠弄点声势换回支持,只会一步步走向更深的孤立。
中国的回应已给足了空间:该护的主权一寸不让,该谈的合作一刻不停。关键在于,菲律宾是否还愿意回到理性轨道上来。
南海是一片共享之海,不是政治作秀的舞台。马科斯若真想要国家安全,就该收起那张虚幻的“底牌”,放下挑衅的架势,学会在对话中谋出路。
否则,赌注越下越大,最后输掉的不只是南海的局,更是菲律宾自己的未来。
发布于:山西省创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